25岁意味着什么?对一个人来说,也许已经走过生命的四分之一;对一所学校而言,她却还是青春年少的年纪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从成立至今,已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,从名不见经传到全球五强,她的旅程满载荣光。回首过往,她步履坚定;展望未来,她目光如炬。25岁,恰同学少年,我们一起为她喝彩,亦祝福她一个更好的未来。
11月15日,来自全球各地的中欧校友、学生、教职员工和各界嘉宾逾1000人相聚上海校区,共同见证中欧走过四分之一世纪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李铭俊教授、欧方院长迪帕克•杰恩(Dipak Jain)教授、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教授、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等学院管理委员会成员出席活动。
1994年11月8日,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共同创立,伴随着中国经济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稳健步伐,中欧从西方经典管理理论的引进者、阐释者,逐渐成长为全球化时代中国管理知识的创造者、传播者,不仅建成了一所亚洲领先、全球知名的商学院,也构筑了中国和欧洲乃至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平台。
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建院25周年之际,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、市委副书记尹弘今天(15日)来到学院,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祝贺。
尹弘指出,25年来,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着力提升办学质量,创新办学模式,取得长足进步。当前,上海正按照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精神,加快建设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、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,全力推动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落地落实,需要一流商学院源源不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。
11月15日,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建院25周年活动之际,欧盟驻华大使郁白(Nicolas Chapuis)来到学院,对中欧25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。
郁白大使在致辞中表示,1994年,中国政府和欧盟做出了一个前瞻性的决定——在上海创建一所世界级的商学院。经过25年的不懈奋斗,这一目标已逐渐成为现实。中欧不仅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,也为国际交流搭建了高端平台,让国外学生来到中国、了解中国,也让中国学生走出国门、了解世界。中国和欧盟要继续携手,加强互信,坚持互利合作,实现共同繁荣。
2019年11月10日,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以"思无界、行有道"为主题举办2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,包括校庆欢乐跑,校庆论坛人文专场、科技专场,以及合唱团演出、校庆公益活动、中欧办学成果展、艺术展等等。 校庆论坛星光熠熠,杨振宁、陈方正、华生、余晨出席人文专场,梁冬、尹烨、王维嘉出席科技专场,7位重磅嘉宾站在人文、科技与商业的交叉点上,以更为宽广的视野探讨人类文明的未来,以期影响和推动中欧校友能够秉持科学观念与人文精神,去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。
11月8日,中欧2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深圳校区庆祝活动在深圳音乐厅拉开帷幕。
本次中欧深圳校区校庆活动分为“中欧梦想+:校庆演讲秀”和“电影交响音乐会”两场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迪帕克•杰恩教授 (Dipak Jain),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、法国凯辉会计学教席教授丁远教授,中欧深圳校区首席代表刘湧洁,中欧深圳校区副首席代表孔飙以及众多中欧校友、友人及教职工出席了此次活动。